作者:朱晓鸣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研究生

 在有关垂直距离的定义中是这样讲的“在最大牙尖交错位时,上颌任意一点相对于下颌任意一点之间的距离就称为垂直距离,通常我们选用鼻根点和颏下点来进行测量”,我们知道在最大牙尖交错位时,髁突是位于关节窝的最上最前位。那么,事情好像就变得容易起来。我们只要把髁突放到最上最前位,Bang!完美的垂直距离就出现了!但是,在临床工作中,这哪里能这么容易实现呢…

    Dawson发现,在最大牙尖交错位时,升合肌群肌纤维的长度是可以重复的。牙齿虽然磨耗了,但是肌肉长度仍然可重复;牙齿虽然没了,但是肌肉仍然存在;牙齿过长了,肌肉的平衡力量可以把它压低。 Dawson也曾这样讲过,When teeth and muscle war, muscle never loses(在牙齿和肌肉的战争中,肌肉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这也提示我们在临床中,不要忽视了升合肌群的重要角色。仔细考虑一下息止合位法、肌电仪法、面部外形观察法、trial appliances(临时合垫?),不都是在寻找这样一个可重复的升合肌群的长度么?尽管有很多文献指出,这些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比如息止合位因人而异,甚至同一个人的息止合位也会因为体位、意识的不同有所变化;肌电仪可能会过度松弛肌肉;面部外形观察法对于菜鸟级选手来说通常变化达到8mm才会看出明显区别等等,但是我们临床上仍然在运用这些方法,采用息止合位确定垂直距离高度,再用发音法印证其准确性,通常也会取得不错的疗效。作为初入修复神殿的研究生来说,谭老师的“中庸之道”很为实用,各取所长,以完成任务为准!

更多牙齿美学修复内容 请关注Tsmile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