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栾庆先教授

摘要:

牙冠延长手术保留了大量的残根、残冠,但也带来了医疗纠纷的隐患。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充分地交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临床检查包括:断端的位置,角化龈的宽度,系带的附丽,冠根比,根分叉病变等情况。为了充分地暴露断端,保留角化龈的宽度,必须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牙冠延长手术保留了大量的残根、残冠,为固定修复提供了基础,同时牙冠延长手术还可以解决“露龈笑”等美学问题,其作用与意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牙科医师所认识。随着认识的提高,对牙冠延长手术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其需求领域也已从修复专业扩展到牙体、正畸等专业,目前牙冠延长手术已成为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主要术种之一。在可喜现象的背后,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由于医患交流不充分,适应征选择不恰当,多学科协作脱节,牙冠延长手术成为了医疗纠纷的高发区,这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因此,作者将结合自己20余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和体会,就有关问题进行阐述,希望与全国的同道分享和交流,以确保其在正确的轨道上普及与推广。有一点需要强调,牙冠延长手术即不神秘也不简单,只要掌握好原则和技巧,循序渐进,每位医生经过训练和实践都可掌握。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未涉及与美学有关的牙冠延长手术。

一、  理论基础

生物学宽度是指从龈沟底到牙槽嵴顶的距离。1961年Gargiulo等测量了30具尸检标本的287颗牙齿,平均龈沟深度0.69mm, 上皮附着0.97 mm,结缔组织附着1.07mm,生物学宽度为2.04 mm[1]。生物学宽度,即龈牙结合部宽约2mm。 Ingber等建议生物学宽度2mm外加1mm是牙槽嵴顶到修复体边缘的理想距离[2]。如果修复体边缘距牙槽嵴顶的距离小于这个宽度,即修复体边缘侵犯了生物学宽度,就会出现牙龈红肿和牙槽骨吸收[3]。

更多牙齿美学修复内容 请关注Tsmile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