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牙列重度磨耗的患者如何进行美学重建和功能重建?本文介绍八步法-牙列重度磨耗患者(无颞下颌关节问题)的美学和功能重建临床治疗流程,帮助大家一步一步做好牙列重度磨耗的美学和功能重建。
八 步 法
本文介绍八步法-牙列重度磨耗患者(无颞下颌关节问题)的美学和功能重建临床治疗流程,帮助大家一步一步做好牙列重度磨耗的美学和功能重建。
第一步:磨耗的病因诊断
首先明确病因,根据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
1.物理因素:如果病因是物理因素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如何进行咬合力控制?
2)是否需要个性化下颌运动轨迹分析和复制?
2.化学因素,即酸蚀症:如病因是化学因素要注意以下问题:
1)患者生活行为控制
2)粘接考虑,选择何种修复体类型?
3)修复体边缘防龋设计
第二步:多学科治疗方案设计
依据面部引导的治疗方案设计原则,首先确定上中切牙切缘的位置,根据上中切牙切缘的位置确定上颌前牙切平面,以及确定上颌后牙
根据前牙是否存在代偿性的过萌,治疗方案可以分为两大类:
1.牙齿伴有代偿性过萌:首先要考虑正畸或者牙冠延长术,可根据上中切牙切缘的位置确定是选择正畸压低?还是牙周冠延长术?如果患牙牙根短、冠根比不良、牙根锥形,这些情况都是牙周牙冠延长术的禁忌症。
2.牙齿不伴有代偿性过萌:磨耗牙齿的位置没有变化,仅仅是切缘磨耗变短,一般可考虑直接采用贴面或全冠修复,加长切缘。这时需考虑是否需要升高垂直距离。
第三步:美学重建设计
美学是最终的修复目标,依据结果引导的原则,首先进行最终修复目标的美学设计。依据面部引导的治疗方案设计原则确定上中切缘的位置,根据前牙美学设计四要素,确定六颗上前牙美学设计,根据前牙覆he覆盖确定下前牙美学设计。以美学引导确定符合理想美学设计的的上下前牙的形态、大小、位置和排列。
第四步:咬合重建设计
根据咬合重建三要素进行咬合设计:
1.正中咬合设计:
根据正中关系记录建立正中咬合颌位关系。(根据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确定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
2.垂直距离确定:
1)转面弓、上he架,根据正中关系记录建立正中咬合颌位关系。根据前牙美学设计,完成前牙诊断蜡型。
2)关闭he架,上下颌模型咬合接触,前牙咬合接触后观察后牙垂直距离的升高量,综合设计垂直距离,新的目标垂直距离为满足前牙美学和后牙修复空间的最小抬高的垂直距离。在新的垂直距离上完成后牙诊断蜡型。
3)采用活动he垫、诊断饰面等无创方法诊断患者是否适应新的垂直距离。
4)活动he垫、诊断饰面戴用约一个月,观察患者对新的颌位关系和垂直距离的适应情况,根据患者反应作出相应调改。
3. 非正中咬合设计:
参考修复前个性化切导盘,设计非正中咬合设计(前导和个性化运动范围)。
第五步:诊断性临时修复
1. 美学设计和要和设计完成后,采用活动he垫、诊断饰面、临时修复体等诊断性临时修复方法从无创到有创循序渐进地进行患者的美学诊断和咬合诊断。
2. 活动he垫或诊断饰面等无创诊断性临时修复戴用患者基本适应后,在诊断饰面上进行最终修复体牙体预备。
3.制作临时修复体
4.临时修复体暂时粘接,进一步诊断美学和咬合,约2-3个月。
5.临时修复体经过2-3个月磨合,最终确定正中咬合关系、非正中咬合关系和垂直距离。
1.制取工作印模、灌制工作模型
2.采用交叉上he架的方法,转移美学设计和咬合设计到工作模型
3.采用个性化切导盘转移临时修复体适应后的非正中咬合关系。
第七步:最终修复体技术制作
技师复制最终的临时修复体的美学设计和咬合设计,完成最终修复体制作。
第八步:最终修复体试戴、粘接
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们会用一个临床实际病例,展示如何采用八步法一步一步完成无颞下颌关节问题的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功能美学重建临床治疗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