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岳林 教授

临床上,医师面对患牙的抉择是拔除还是保留,面对缺牙需要考虑的是能否修复以及采用何种方式修复。牙体牙髓医师和种植医师关注的患者群体不同,对待患牙去留的态度也不尽相同,进而选择治疗方法的思考角度也不同。曾有种植专家以其种植的视角谈及牙周炎患牙的拔除时机,认为应从患牙恢复功能的可能性和种植体植入后的长期稳定性来考虑,不应拘泥于牙周治疗患牙保留的时间,解剖和局部骨量是关键的衡量指标。目前,牙周医师多已接受此观点,但是否适用于根尖周病患牙尚不明晰。但至少关注、学习口腔种植的理论和知识,掌握相关的临床操作技能,对从事牙体牙髓诊疗工作的医师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建议口腔医师应以综合的序列治疗方案管理患牙(图1),对可通过根管治疗治愈的患牙不推荐首选种植修复,即使初次根管治疗失败,后续治疗仍有多种选择,如非手术性根管再治疗、根尖手术等。英文中有两个名词形容患牙治疗的难度和预后的不确定,一个是“compromised teeth”,意为复杂患牙,指患牙病情复杂,病变累及牙釉质、牙本质甚至牙髓,患牙解剖复杂、功能丧失,如尝试保存患牙,系列牙髓治疗(根管治疗、再治疗、根尖手术)和牙体缺损修复需能在该患牙上实施完成;另一个名词是“end⁃stage tooth failure”,意指不能治愈的晚期患牙,定义为患牙病变持续进展,牙体缺损大,功能丧失,已不能通过牙髓治疗和牙体修复恢复健康、形态和功能。在患牙尚存的情况下,种植修复仅应针对那些尝试各种治疗均告失败的所谓“晚期患牙”。除考虑疗效因素外,对患牙的治疗决策还取决于根管治疗的可行性、义齿修复的可能性、牙槽骨骨量、解剖、美学需求、治疗的不良反应、全身及口腔情况、患者意愿及费用等诸多因素。

在大量临床病例中,根管治疗代表着一种保存天然牙的可行、实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种植技术的出现与成熟,为预后不佳的患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替代选择。口腔医师应学习和掌握多种治疗技术,从患者的长远健康考虑,选择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牙体牙髓病学专业的有识之士已充分认识到这一契机,国内外均已出版由牙髓病学专家主编的单牙种植专著或包含单牙种植技术内容的牙髓病学专著,表明牙体牙髓医师应具备种植学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向患者全面介绍治疗方案,掌握转诊的最佳时机,有条件者可自行完成种植修复。

更多牙齿美学修复内容 请关注Tsmile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