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列重度磨耗表现为全牙列或牙列中多个牙牙冠表面硬组织出现严重缺损,是口腔临床中的疑难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美观和功能。牙列重度磨耗病因复杂,鉴别诊断困难,磨耗类型多样,治疗方案涉及多个学科,不仅仅需要美学重建还需要功能重建。
口腔医师在临床遇到牙列重度磨耗的病例时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和疑虑:
1.如何鉴别重度磨耗的病因?
2.为什么有的病例是前牙磨耗、有的病例是后牙磨耗?
3.为什么有的病例是垂直式磨耗、有的病例是水平式磨耗?
4.牙列重度磨耗治疗计划从何开始:从美学设计出发还是从咬合设计出发?
5.如何确定多学科治疗程序:
先正畸?先牙周?还是先修复?
6.何时需要咬合重建?
7.如何确定正中咬合?正中咬合是建立在正中关系位还是牙尖交错位?
8.如何进行非正中咬合设计?如何控制咬合力?
9.是否需要抬高垂直距离?抬高多少为宜?
10.修复方案是选择合贴面还是全冠?修复材料是选择树脂、玻璃陶瓷材料、还是氧化锆?
11.如何应用微创理念技术在牙列重度磨耗功能美学重建中?
为了帮助广大医生解决临床面对牙列重度磨耗患者时的各种困惑和疑虑,能够成功地做好牙列重度磨耗病例的功能美学重建,我们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八步法-一步一步做好牙列重度磨耗的口腔美学重建”临床治疗流程。按照这八步法治疗流程,帮助口腔医生简单明了地做好牙列重度磨耗患者的功能美学修复。
前文中我们介绍了“八步法”一步一步做好牙列重度磨耗功能美学重建”的第一步-磨耗病因的诊断。根据病史和口腔检查,首先明确牙列重度磨耗的病因,根据病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今天我们继续介绍一步一步做好牙列重度磨耗功能美学重建的第二步-多学科治疗设计。
首先看以下牙列重度磨耗的病例
患者,男,35岁
主诉:近几年前牙逐渐磨短,影响美观,要求美学修复
口腔检查:上前牙切缘以及第一前磨牙颊尖明显磨耗变短,下前牙代偿性过萌,下颌左右后牙区不良修复体
我们按照“八步法-一步一步做好牙列重度磨耗的功能美学修复”进行该患者的功能美学修复。
首先根据病史和口腔检查明确诊断该患者牙列重度磨耗的病因,该患者是物理性磨耗,是由于下后牙严重牙体缺损后导致前牙不良的咀嚼习惯。针对前牙磨耗的病因,该患者的功能美学修复中应注意及时修复后牙,建立后牙良好的咬合支持,消除不良的前牙咬合习惯。
依据面部引导的治疗设计原则,首先确定上中切牙切缘的位置,根据上中切牙切缘的位置确定上颌前牙切平面,以及确定上颌后牙he平面。进而确定重度磨耗患者多学科治疗方案:是否需要正畸?是否需要牙周手术?是先正畸还是先牙周手术?
根据前牙是否存在代偿性的过萌,治疗方案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
1.牙齿伴有代偿性过萌:首先要考虑正畸或者牙冠延长术,可根据上中切牙切缘的位置确定是选择正畸压低?还是牙周冠延长术?如果患牙牙根短、冠根比不良、牙根锥形,这些情况都是牙周牙冠延长术的禁忌症。
2.牙齿不伴有代偿性过萌:磨耗牙齿的位置没有变化,仅仅是切缘磨耗变短,一般可考虑直接采用贴面或全冠修复,加长切缘。这时需考虑是否需要升高垂直距离,为前牙提供修复空间。
▼
我们根据该患者休息位上前牙切缘唇下暴露量,结合后牙he平面确定理想的上前牙切缘的位置。然后根据上中切牙临床冠宽长比(75%-80%)、微笑时牙龈暴露量(小于2-3mm),以及上中切牙临床冠平均长度(10-11mm)确定上中切牙龈缘的位置。
该患者只是上切牙切缘磨耗变短,上中切牙等上前牙没有代偿性过萌,上中切牙等上前牙的位置没有明显变化,上中切牙龈缘的位置不需要改变。
▼
该患者的多学科治疗设计:
由于该患者磨耗牙齿的位置没有因代偿性过萌发生变化,一次只需采用修复的方法(贴面或者全冠)加长上前牙的切缘,不需要正畸的方法改正牙齿的位置或者牙周手术改正龈缘的位置。
该患者下前牙有轻度过萌,设计为通过切缘调合改正下前牙切缘位置(患者拒绝正畸压低)。
明确了该病例的治疗方案,下一步就是根据美学引导的功能重建的原则,首先进行美学重建设计。下一篇文章将和大家一起讨论“八步法”一步一步做好牙列重度磨耗功能美学重建”的第三步-美学重建设计。